幾天前,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黃震在微信朋友圈發表聲明稱,將放棄碩士研究生導師職務,將以眾籌的方式開辦私塾書院。昨日,黃震表示,停帶碩士研究生後,將探索以眾籌方式建立私塾,用於進行純粹學術的探索。“其實是對教育模式的一種探索。”黃震希望各方能對不同意見和做法多一些寬容和包容,允許試錯探索。(8月31日《新京報》)
  黃震教授請辭碩導,引起學術界的震動,影響更是波及民間。同行驚詫於黃教授的毅然決然,對很高校老師而言,評上教授碩導差不多是事業奮鬥的終點。接下來就看怎麼混日子了,多帶研究生當然更好,畢竟多帶一個就多拿一份錢。如果時間處理得當,可在外面兼職賺錢,看看張維迎、張頤武這些名教授,小日子過的多麼滋潤。民間驚訝於黃教授的“異類”,知道黃教授並非上世紀80年代末的俞敏洪,並非被逼出去開輔導班賺錢,又不像中小學老師在校外搞有償家教,日子過的好好的,幹嘛冒險追求什麼教育理想?
  黃教授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選擇。他顯然是太清楚當前研究生教育的弊端了。雖不能說研究生教育都是精英教育,可中央財經大學作為以財經命名的國家級大學,總得承擔為國家培養財經類頂尖人才的使命吧?“身為碩導十餘年來,感覺學術環境和學風變化很大,沿用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似乎越來越不適應變化。”“有些學生求學態度有些浮躁。另外,每年都要帶十幾個學生,確實有些累,不能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。”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不適應形勢變化,知道這一點的肯定不止黃教授,高校老師們都知道,可抱守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省事啊,日子好混啊。每年帶十幾個研究生,跟導師制碩士教育的應有之義個性化指導肯定背道而馳,可高校不停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畢竟是多方利益合力的結果啊。
  中國教育這些年的成就有目共睹。教育的大眾化普及化水平越來越高,可精英人才的培養模式成了短板。黃震教授作為本領域國內一流學者,又曾擔任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中心主任、國防經濟與管理研究院副院長,他正是痛感高等教育精英人才的培養出了問題,才決意衝出圍牆,作另一種精英教育的嘗試,其勇氣可嘉,想法獨特。筆者看來,不僅應該得到中央財經大學的寬容和包容,更應受到社會的理解和支持。對黃教授在精英教育上的大膽嘗試,希望中央財經大學能給與相應的物力、財力支持,希望有家長放心讓孩子接受黃教授的悉心指導,這總比一些富豪花大把錢把孩子送到國外,只求積累生活歷練不求拿到學歷文憑要好得多吧。
  “20多年前,我曾在岳麓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,從那時起就萌生了創辦私塾書院的想法,希望能純粹地研究學問,不帶功利性,我們也不會提供學歷證明,只是單純地學習。”真正的學習應該是非功利的,為了求知而上下求索,這才是學習研究該有的態度,這也是當前的精英教育最缺乏的。黃震教授的私塾書院為日益式微的精英教育打開另一扇門,對這樣放棄優渥條件,追求教育理想,又有中肯想法的創新之士,社會沒理由不鼓勵支持。
  文/程振偉  (原標題:黃震教授是探索精英教育的吃螃蟹者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kdigbq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